歡迎來到山東競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!
銷售咨詢熱線:
15666889252
Article技術文章
首頁 > 技術文章 > 用太陽能組件 EL 檢測儀做檢測,操作流程需規避哪些常見誤區?

用太陽能組件 EL 檢測儀做檢測,操作流程需規避哪些常見誤區?

更新時間:2025-09-02瀏覽:10次

  【JD-EL2】【競道科技EL光伏組件檢測設備,助力太陽能高效率發展!】

  用太陽能組件 EL 檢測儀做檢測,操作流程需規避哪些常見誤區?

  太陽能組件 EL 檢測的操作流程看似簡單,實則每一步都需嚴格遵循規范,若陷入操作誤區,不僅會導致檢測結果偏差,還可能損傷檢測儀或太陽能組件。從檢測前準備、檢測中操作到檢測后處理,需重點規避六大常見誤區,確保檢測過程精準、安全、高效。

  一、檢測前準備:忽視 “設備與組件預處理",埋下偏差隱患

  檢測前的準備工作是確保檢測精度的基礎,常見誤區集中在 “設備狀態未核查" 與 “組件預處理不到位" 兩方面。部分操作人員為節省時間,跳過設備開機自檢流程,直接連接組件開始檢測 —— 若檢測儀內部電壓模塊存在故障(如輸出電壓不穩定)、近紅外相機鏡頭沾染粉塵,未通過自檢發現問題,會直接導致后續成像模糊或亮度異常,出現缺陷誤判。正確做法應是:開機后等待檢測儀完成 1-2 分鐘自檢,查看電壓輸出、相機分辨率、算法運行等參數是否顯示 “正常",同時用無塵布蘸取專用清潔劑擦拭相機鏡頭,避免粉塵遮擋光線。

太陽能組件 EL 檢測儀

  在組件預處理上,“忽視表面清潔與狀態檢查" 是另一大誤區。若組件表面附著灰塵、鳥糞、油污等污染物,會阻擋電致發光產生的近紅外光,在檢測圖像上形成 “暗斑",誤判為隱裂或虛焊;若組件存在明顯物理損傷(如玻璃破碎、邊框變形),未提前標記避開檢測區域,強行施加反向偏置電壓可能導致組件內部電路短路,甚至引發檢測儀過載。規范操作需在檢測前用高壓水槍(低壓模式)沖洗組件表面,頑固污漬用軟毛刷配合中性洗滌劑清理,同時檢查組件外觀,對破損、變形的組件單獨標記,調整檢測方案(如減少電壓輸出或跳過檢測)。

  二、檢測中操作:三大核心誤區,直接導致結果偏差

  檢測過程中的操作細節直接影響結果準確性,需重點規避 “接線不規范"“參數設置隨意"“成像角度不當" 三大誤區。

  “接線不規范" 是最易引發安全與精度問題的誤區。部分操作人員連接組件正負極時,未確認接線柱極性就強行插拔探頭,可能導致檢測儀與組件形成反向短路,燒毀內部電路;即使極性正確,若探頭與接線柱接觸松動(如僅插入 1/2 深度),會形成局部接觸電阻過大,該區域電流無法正常流通,發光減弱,在圖像上呈現 “黑色斑塊",誤判為隱裂。正確操作需先核對組件接線柱標識(通常 “+" 為紅色、“-" 為黑色),將探頭完全插入接線柱并旋轉固定,確保接觸緊密,同時輕拉探頭線確認無松動后,再開啟電壓輸出。

  “檢測參數統一化,不匹配組件規格" 是導致偏差的關鍵誤區。不同類型、規格的太陽能組件(如單晶硅與多晶硅、166mm 與 182mm 尺寸、常規組件與 TOPCon 組件),所需的反向偏置電壓、相機曝光時間、增益值存在顯著差異。例如,將檢測單晶硅組件的參數(電壓 15V、曝光時間 50ms)直接用于檢測薄型 HJT 組件,會因電壓過高導致 HJT 組件 PN 結擊穿,或因曝光時間過長導致成像過亮,掩蓋細微隱裂。正確做法應是:根據組件出廠參數(如材質、尺寸、額定電壓),在檢測儀操作界面選擇對應的 “組件類型模板",若無可匹配模板,需參考行業標準(如單晶硅組件電壓 12-15V、HJT 組件電壓 8-10V)逐步調試,通過試拍圖像確認亮度均勻后再正式檢測。

  “成像角度傾斜,忽視‘垂直拍攝’原則" 易被忽視卻影響顯著。部分操作人員使用便攜式檢測儀時,為方便操作,將相機傾斜拍攝組件(與組件表面夾角<85°),會因光線折射產生 “邊緣陰影區",該區域亮度低于正常區域,與隱裂的亮度特征混淆,難以區分;若拍攝時相機與組件距離過近或過遠(未遵循 “鏡頭焦距與組件尺寸匹配" 原則),會導致成像邊緣模糊或局部區域未納入畫面,出現缺陷漏判。規范操作需調整檢測儀支架高度,確保相機鏡頭與組件表面垂直(可用水平儀輔助校準),同時根據組件尺寸調整拍攝距離(如檢測 1.6m×1m 組件,距離控制在 1.5-2m,確保畫面完整覆蓋組件,無邊緣裁剪)。

  三、檢測后處理:忽視 “數據與設備維護",影響長期使用

  檢測后的處理誤區主要體現在 “數據存儲不規范" 與 “設備維護缺失"。部分操作人員檢測完成后,未及時導出圖像數據或僅存儲 “疑似缺陷" 圖像,遺漏正常組件的檢測記錄 —— 若后續組件出現質量問題,無法通過歷史數據追溯檢測時間、參數設置等信息,難以排查責任;還有人直接關閉檢測儀電源,跳過 “電壓模塊放電" 流程,導致檢測儀內部電容長期處于高壓狀態,縮短使用壽命。正確做法應是:每檢測完 1 片組件,立即將圖像數據(含檢測時間、參數、操作人員信息)導出至專用存儲設備(如加密 U 盤),分類建立 “正常"“疑似缺陷"“確認缺陷" 文件夾;檢測結束后,先關閉電壓輸出,等待 5-10 分鐘讓電壓模塊完全放電,再關閉檢測儀電源。

  在設備維護上,“忽視定期校準與部件更換" 是長期誤區。按照行業規范,EL 檢測儀需每 3-6 個月進行一次專業校準(如校準電壓輸出精度、相機分辨率),但部分用戶長期不校準,導致設備參數逐漸偏離標準值,檢測結果偏差累積;此外,檢測探頭長期使用后會出現觸點氧化、線纜老化,若未及時更換(通常建議 1-2 年更換一次探頭),會導致接觸不良,影響電流傳導。日常維護需建立 “設備維護臺賬",記錄校準時間、部件更換情況,每次檢測后用酒精棉片擦拭探頭觸點,避免氧化,存放時將檢測儀放入專用防震箱,避免潮濕、高溫環境。

  綜上,太陽能組件 EL 檢測的操作誤區貫穿全流程,需從 “預處理 - 操作 - 維護" 全鏈條建立規范意識,通過嚴格執行設備自檢、組件清潔、規范接線、精準參數設置、垂直成像、數據存儲與定期維護,規避偏差與安全風險,確保檢測結果真實反映組件質量,為光伏生產質檢與電站運維提供可靠支撐。


 

郵件聯系我們:1769283299@qq.com

掃一掃,關注微信服務號
©2025 山東競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備案號:魯ICP備20021226號-3




精品国产91久久久_亚洲精品多人p群_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蜜柚_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